
攻略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众网 潍坊报道
当你拿起管理的道具,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深度思考。
什么是教育?什么是管理?百科上是这样解读的,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,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,教育也是一种思维的传授。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,通过实施计划、组织、人员配备、指导与领导、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,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。
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教育指向人格培育,而管理更指向任务完成。
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,是离不开管理的。但是如果我们简单的将管理等同于教育,或者把教育的手段直接认定为管理,那么教育的思考就会浮于表面,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近几年,社会上爆出来的很多学校问题,大多是源于管理的简单直接。所以很多人问的“教育怎么了?”这个问题,应该换一种问法,那就是“我们的学校管理怎么了?”
在学校,教育是需要依靠管理发生,但是,管理不能凌驾于教育。教育是学校课程的丰富、是教师的一堂好课、是师生的温馨互动、是一个关注的眼神、一句鼓励的话语……
《最后一课》里韩麦尔先生胳膊底下天天夹着的那根怕人的铁戒尺,那不过是管理的道具。我们都知道,戒尺下的小弗朗士依旧是个贪玩的孩子,但是小弗朗士的巨大变化却源于最后一课中爱国情感的滋润,这才是真正的教育。戒尺不必落下,教育也一样发生!《我的老师》里,蔡芸芝先生的教鞭轻轻敲在小魏巍的石板边上,教鞭虽然落下,然而传递的却是拳拳挚情,教育就在师生的会心一笑中发生。
戒尺、教鞭不过是管理的道具,教育却需要深度的思考,如果我们过分依赖道具,教育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。同样,评价等管理手段的运用,其目的也不在“管”而是为了更好实现教育的价值。
教师首先是教育者而非管理者,学生首先是教育对象而非管理对象。当我们明确了教育和管理的区别,管理就不会去替代教育,更不会去支配教育。如此,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:服务教育、成就师生。
(作者:徐军民,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校长,齐鲁名校长,潍坊市特级校长,中学正高级教师,出版专著《三性教育》《尊重教育》《校长的365天》《徐言漫语》等)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